月份: 2022 年 8 月

balloon-BAR

邂逅或者別離,都是人生的化學反應──《青春愛爆炸》

即將開學了,有些人興高采烈,有些人愁眉苦臉;更有一些人,他們來不及告別漫長的假期,生命就此停頓──同學紛紛自四方返校,課室內的桌椅,卻陡然空出了一席。
布萊恩.杜菲爾德(Brian Duffield)執導的《青春愛爆炸》(Spontaneous),所處理的便是這樣的課題:關於青春期躁鬱,荷爾蒙無端變化卻面臨同樣無端的「自爆」意外;人心惶惶的當刻,不乏政府部門介入調查,多少學者專家跳出來大聲疾籲,卻彷彿只將這群自危的青少年愈推愈遠……此間當然也有明亮而珍貴的片段,例如男女主角的初戀異想,縱使一切如同青春般轉瞬即逝,刻在心底的名字卻也永恆。

 
 
Summary
Penang-STREET

朱紅灑金的輝煌背景──讀李天葆《浮艷誌》

讀完李天葆《綺羅香》後又開始讀《浮艷誌》,其實滿不簡單的(我指的是在這樣短的時間內重讀同位作者的作品)。
實際上,於我而言,李天葆和鍾文音稱得上是同類型的作家──當然,他們彼此的行文題材和修辭風格是天差地別的,但卻又不約而同地陷溺在某種迴旋、衍生的敘述情境裏頭,並且心甘情願地踵事增華……一次讀多了他們的作品易使人發膩,不過隔三差五,總還讓我不住尋來翻覽片刻,應可歸納為消磨長夜的軟性讀/毒物,帶有微上癮的屬性。

 
 
Summary
publishers-and-writers

且向花間留晚照──「2022臺北市政府藝文組織譽揚頒獎典禮」觀禮有感

昨日應文訊雜誌社邀請,前往參加「2022臺北市政府藝文組織譽揚頒獎典禮」──記得不錯的話,這場活動原本打算於今年五月中旬假西門町紅樓舉辦,奈何受到突發的疫況影響,只得捱延迄今。
如願見到一些長青出版人,包括獲獎的爾雅出版社創辦人隱地(柯青華)、洪範書店創辦人葉步榮、九歌出版社總編輯陳素芳(因負責人蔡澤玉尚在隔離期內,無法親臨現場);當然還有作家群:頒獎的張曉風、向明、陳育虹,臺下觀禮的愛亞、陳雨航、黃碧端……我自己因為偏好閱讀,對於出版、發行事業的經營向來不致太過悲觀;但由昨日與會的情況來看,到場的嘉賓的確偏向高年齡段──所謂「閱讀」習慣的世代差異,或確實存在。

 
 
Summary
taiwanese-music-history

百年唱遊──《跨樂時代》、《亞洲最老的搖滾人──邱晨》

其實臺灣早就該有人去從事流行音樂的歷史梳理,並予以普及化了──今此導演兼製作人熊儒賢身先士眾,不僅排除萬難地取得各項影音資料的版權,紀錄片《跨樂時代》更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戰後迄今的臺灣流行音樂演變狀態:從歌曲語言、演唱場景、傳播載體到旋律背後透露的文化趨勢,數十分鐘的內容適足以敷染出一幅又一幅聲音圖景,此等濃縮凝斂的作功,又哪裏是坐享其成的觀眾(或聽眾)所能想像的?
《亞洲最老的搖滾人──邱晨》則可視為《跨樂時代》的另一註解或補充,藉由專人訪談,本片呈現音樂人邱晨投身相關創作生涯以來的心路變化:無論是「丘丘合唱團」所取得的跨時代突破,抑或《特富野》專輯所寄寓的原鄉情懷,亞洲最老搖滾人所欲表達的「聲音與憤怒」,盡在其所積累的一首首歌曲中了。

 
 
Summary

夏季口腔期之「蠔」門夜宴──大安9號鍋物。鐵板燒

受「現代食神」朱振藩老師的邀請,前往「大安9號鍋物。鐵板燒」參加私人的「蠔」門夜宴。
來自日本兵庫縣的連殼生蠔通體柔滑,帶有一層薄薄的瀏亮水澤,主人家費心地將之排列成人間富貴花青春盛開的模樣,簡直是另類的「岩之華」!搭配店內招牌的絕代雙膠鍋(花膠和桃膠一海一陸,共同為美顏加持),接連上桌的包括牛小排、牛沙朗等肉料;最令人欣喜的,則是農學博士李登輝生前戮力培育的「臺灣和牛」,終以極其浮華的盛盤方式閃亮登場──入湯涮燙,不同的熟度有不同的滋味體驗,允為舌尖之福。

 
 
Summary
Blessed_Boys

神子亦凡人──《神子》

受友人邀請參與第九屆「台灣國際酷兒影展」,觀賞義大利出品的劇情片《神子》(La santa piccola)。
導演西爾維雅.布魯內利(Silvia Brunelli)過去曾獲威尼斯雙年展的獎學金,作為其首部執導的劇情長片,無論由情節敘述或角色設定來看,這部電影均顯得成熟;更值得激賞的是,導演選擇於那不勒斯(拿坡里)濱海市鎮取景,設法留存在地原味,另方面也由古典的基督宗教意象著墨,繼而賦予當代的詮釋──聖與俗就在兩段劇情線中交織成形,儘管親子關係和兄弟情誼與時俱動,卻成就了這部日常詼諧、悱而不傷的生活小品。

 
 
Summary
Asperger_Syndrome

驅魔或者趨魔,隱形或者變形──讀蕭上晏《我與我的隱形魔物:成人亞斯伯格症者的深剖告白》

在臨床醫學上,關於「亞斯伯格症」的討論未嘗歇止,無論是將其視為一種病況抑或分屬特定的人格取向,相關發言泰半自學理角度切入,不及觀照這些亞斯伯格症者貨真價實的日常與非常。
蕭上晏在《我與我的隱形魔物:成人亞斯伯格症者的深剖告白》中,則以第一人稱立場現身說法,從社會處境到親密關係,「我與我的隱形魔物」彷彿背對背擁抱,意圖在深淵般的人世間一路尋求涉險的平衡點。如其所言:「對被社會標註為異常的人來說,整個社會才是我們的異常。」幸而,來自深淵的凝視未能將其看殺,卻為讀者延來出乎意表的文本體驗。

 
 
Summary
room-of-Sun-Yat-sen-in-Beijing-Hotel-NUO

最後的國父──孫中山住過的房間:北京飯店諾金B座5101號房

每一座古老的城市,總有一兩間屹立不搖的飯店負責見證其歷史,收攝其風華:在巴黎,它是麗池;在曼谷,它是文華東方;在上海,它是浦江、是和平;在西貢,它是歐陸、是馬傑斯。至於在北京,則無疑當屬北京飯店。
我去了北京飯店,感受小說家平路在《行道天涯》中描述過的場景。在過去,從飯店高層的陽臺,還能遠眺廣袤的天安門廣場。從萊佛士到諾金,儘管飯店本身數度易主經營,然而隨著宋慶齡、張學良、周恩來等政要名流的相繼入住,北京飯店本身散發的傳奇性卻是歷久彌新──這當中自也包括孫逸仙(孫中山)。事實上,他下榻過的房間迄今依舊保留著,成為飯店少數的「諾金傳承套房」之一。

 
 
Summary
the_lovers

「重要的是,要有這種對愛情的癖好。」──《情人》

數次前往越南旅行。有一回早晨醒來,驀然發現原來我就住在胡志明市的第五郡,舊稱「堤岸」的華埠區。在五星級酒店享用河粉早餐的同時,想起作家莒哈絲,就是在這個龍蛇溷居之地與「中國北方來的情人」相糾纏──十五歲,來自殖民地的白人少女捱不過熱帶半島的誘惑、失去了童貞,和一名黃種人!
導演尚.賈克.阿諾(Jean-Jacques Annaud)依照莒哈絲小說翻拍的同名電影《情人》,則意圖透過聲光化電的加乘還原彼時的邂逅細節,也觸及殖民地語境,親子間的疏離,人心的貪婪與暴躁,以及終將毀壞的絕望的愛。
或許一切。正如同訪談集《懸而未決的激情》裏,莒哈絲自言對待這份塵封半個多世紀的情感的態度:「我在《情人》裡面,透過提到那座中國城、那些河流、那種天空,提到在那邊生活的白人的不幸,我能夠遠遠地講述這個故事。至於愛,我則不發一語。」

 
 
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