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讀:書籍/Books

Japanese_mythology_Gods_Legends_Folklore

日出東方,唯神話不敗──讀李潔《日本神話:從創世神話到妖怪物語,奇巧、炫麗的神鬼世界》

日本神話自成體系,解釋了創世以來萬事萬物的生成與消殞。我喜歡大和民族不規則的想像力,順勢將無生命之物賦予靈格,彷彿它們得以脫離各安其位的本份,憑空生出了獨特意志;也喜歡那些乍聞古怪得無以復加的傳說,七分禮讚外加三分惡趣味,方知八百萬神眾各有各的眉目與性情。

 
 
Summary
yadan_ghost_city

我們與惡的微距離──讀凱莉.戴恩斯、潔西卡.法羅絲《小心,魔鬼就在你身邊:犯罪心理學家教你辯識生活中的心理變態》

「心理變態」現時似乎成為社交場合間耳熟能詳的用語,彷彿透過諧謔或調笑的口脗傳遞,這現象背後的嚴肅意義就可以被沖淡,不至於對人們的現實生活產生威脅──事實上,本書的兩位作者以淺顯的敘述和案例,真正帶領讀者進入「心理變態」的日常,而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並沒那麼遠──所以請小心,魔鬼就在你身邊!

 
 
Summary
Min_ga_lar_bar_Irrawaddy_River

俯仰之間,遙望光年──讀林德基《Min-ga-lar-bar伊江》

這篇心得最早寫於2022年5月的私人臉書,當時因為自己正廣泛收集泰華、馬華、越華等作家作品作品,不意於書市間覓得了林德基先生的《Min-ga-lar-bar伊江》。我對緬華的認識相當粗略,除了架上兩本聯經出版的專著以及喬治.歐威爾的《緬甸歲月》,就是幾回前往新北市中和的華新街用膳,感受北移社群猶仍留存的味蕾記憶。
一直到前些時日整理網站文章之際,重新搜尋作家的相關消息,才發現林先生已於2022年的7月與世長辭了。謝謝他留下了獨特的觀點和視野,讓不同世代的讀者有機會窺得緬甸華人的生命史片段,引領眾人奔赴伊洛瓦底江畔的文本風景。

 
 
Summary
river_of-moon

似是山河故人來──讀司馬中原《月光河》

我記得自己寫過司馬中原的書評,在電子信箱裏搜尋翻找,果然覓得一篇當初發表在雜誌上的文章──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
為了重新排版、張貼出來,所以重看了一遍;我在文字上其實沒有什麼突破性的發展──文藝腔淡了些,但考究文字的作者永遠不可能完全豁免於這項毛病──某種程度上,我覺得司馬中原的作品可以增補(學院派)臺灣文學史的討論空缺,一是依循鬼魅敘事開展的大眾文學類型,一是「鄉土文學」的雙面性,對諸如司馬中原、段彩華和朱西甯等作家而言,他們筆下的「鄉土」或在彼岸,可謂「一個鄉土,各自表述」的最佳範式。

 
 
Summary
Café_de_Flore

在河左岸的藝文領地──讀克里斯多弗.布巴《花神咖啡館:啜飲巴黎的自由靈魂》

法國巴黎過往積累下的人文歷史以及自帶的藝術氣息,向來令旅人由衷嚮往;儘管如今在資本主義的疊高下,其節節攀升的生活水準已不再能容納一批批阮囊羞澀卻渴望求新求變的青年藝術家,可是由空間地景推敲,仍不難看出花都昔往的輝光,《花神咖啡館:啜飲巴黎的自由靈魂》即以文化地標為中心,述說一段香氣迴縈、充滿激情與榮光的左岸歲月。

 
 
Summary
book_of_Lin_Ching_Hsia

霞標徼瑞露,鏡裏吐天葩──讀林青霞《鏡前鏡後》

時逢林青霞獲頒金馬獎終身成就獎期間,來談談她的文集《鏡前鏡後》。據一些不負責任統計的女性友人的說法,林青霞是少數她們覺得過得美滿豐足、卻不致招人妒厭的影視人物。不管私生活真相如何,林的文筆的確有晏殊年少榮華、晚來厚寵的富貴氣息,而伶人生涯的五光十色,又為內容增添幻彩,當中雍容流轉的字句乾坤,絕非藝界其他樹立才女人設、自稱文青之流能望其項背。

 
 
Summary
holy_arabic_stone

「這個世界為我們取了一個名字,稱為那吉殷(naziheen),也就是流民。」──讀穆里.巴爾古提《回家:橄欖油與無花果樹的記憶》

這次的以、巴衝突,我打自心底更傾向同情巴勒斯坦人──注意是巴勒斯坦人,而不是特定的組織……從眾嚷喊「反對暴力」是容易的,重點更在於如何抽絲剝繭,看到行為背後的動機,動機背後深沉的創傷與徬徨。
某種程度上我同意史書美教授的觀察:整體而言,臺灣社會太過親美,以至於經常略視理論落地後的適用性,以及來自主流世界以外的觀點。以、巴的問題是歷史的問題,也是世界的問題,雙方的一切作為注定不會有非黑即白的簡單答案。

 
 
Summary
Tibetan_salty_lake

藍色,是最包容的顏色──讀千先蘭《一千種藍》片段

我差點忘記午夜之前要提交讀書心得給時報文化出版社,幸虧筆力尚稱穩健,趕緊利用下午零碎的通勤時間試閱相關篇章、晚間開筆,總算如時寄發!
科幻文學一向被賦予陽剛特質,在那個由齒輪、電路和理化迴圈構成的世界,就是由瑪麗.雪萊(Mary Wollstonecraft Shelley)創造出來的經典角色科學怪人,也不免以高大威猛的形象示眾──韓國作家千先蘭則自有一套對科幻文類的理解,她的筆法清淺而柔細,內容更側重角色互動片段的描摹,充滿了生活化的質地,與讀者印象中動輒出入宇宙、遠征星際的恢宏敘事大相逕庭,也這由於如此,《一千種藍》方得以蛻變出屬於朝鮮半島新世代的寫作風味。

 
 
Summary
Huangjingdong_Tianken

歡喜驚怯,一步步走向沒有光的所在──讀米莉安.德爾.里歐《黑暗旅遊:暗黑吸引力的目的地》

在疫況下歷經約時三年的邊境封鎖,許多人忽然意識到「旅行」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實踐休閒娛樂等感官目的,更在於維持內在微妙的平衡狀態──藉由置身他方的在場與不在場經驗,去調和步調,去摸索節奏,由是獲得身心靈全方位的滿足。
而米莉安.德爾.里歐(Míriam del Río)的《黑暗旅遊:暗黑吸引力的目的地》,則提供另類的路徑,書中介紹的目的地千奇百怪,從森林樹海到荒漠黑山,從墓園墳場到精神病院,這些空間往往缺乏千金散盡的血拼樂趣,也沒有香檳、魚子醬布置出來的奢華餐桌氛圍,可是黑暗的深處,卻有些什麼正在游移著,蠢動著,伸出充滿誘惑的白手臂,頻頻向旅人招搖。

 
 
Summary